01
赛事简介
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属于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之一,点石成金-智能农场赛项采用虚拟世界与真实应用场景相结合的方式,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通过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实现智慧农业的模拟和监控,深度介入农业智能化,使学生深刻领悟农业科技的前沿动态,帮助学生学习智能化在基础农业中的实际应用。
02
参赛方式
参赛选手在大赛官网(aild.org.cn)统一报名初赛(预计四月份开启报名通道,参赛选手可提前准备人文海报)。通过资格审查与筛选后,再通过复赛选拔,择优入围参加全国决赛。大赛赛项内容及具体规则详见大赛官网“赛题”栏目。
👉点击此处即可前往大赛官网👈
03
赛题亮点
1.交互学习
通过交互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了解智能农场的技术原理,包括利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数据传输到云端实现对农场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等。
2.虚实结合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呈现智能农场的生产场景,包括种植、环境监测、生长环境调节等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智能农场的生产过程。
3.场景模拟
通过模拟实验和场景模拟,让学生学习智能农场的管理和维护方法,包括设备的保养和维修、生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等。
04
赛事解读
👉点击此处可查看赛事解读视频👈
具体赛规赛制可查看👇
【白名单赛事】2024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通知发布!
05
技术咨询
许老师:18813688199
知识小课堂-了解数字孪生
1.数字孪生技术的历史
数字孪生技术的想法于 1991 年首次提出,当时David Gelernter出版了Mirror Worlds。然而,Michael Grieves 博士(当时在密歇根大学任教)因在 2002 年首次将数字孪生的概念应用于制造业并正式宣布数字孪生软件概念而受到赞誉。
最终,美国宇航局的约翰·维克斯在 2010 年引入了一个新术语——“数字孪生”。
2.数字孪生是什么?
数字孪生,英文名叫Digital Twin(数字双胞胎),也被称为数字映射、数字镜像。
简单来说,数字孪生就是在一个设备或系统的基础上,创造一个数字版的“克隆体”,这个“克隆体”,也被称为“数字孪生体”。它被创建在信息化平台上,是虚拟的。
接下来给大家举个例子:
数字孪生是一种虚拟模型,旨在准确反映物理对象。
智能农场套件——配备了与重要功能领域相关的各种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生成有关物理对象性能不同方面的数据,例如土壤湿度、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光照强度等。然后将此数据中继到处理系统并应用于数字副本。
3.数字孪生如何实现实时数据同步?
物联网设备和传感器,物理实体上部署的设备和传感器可以实时收集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这些数据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传输到数字孪生系统,实现实时数据同步。
更多赛事详情
可联系赛事指导老师